2010年第21期(总第208期)

发布时间:2010-12-17 00:00:00
(接上期)
            
           完善和强化要素资源的保障支撑
  针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资源要素瓶颈问题,浙江把完善和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作为重要手段,加大对发展产业集群所需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的保障力度,推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集群倾斜,努力为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为解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用地难问题,各地坚持优势产业优先用地,对于块状经济内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块状经济内引进的标杆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土地等要素资源。同时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当前省委、省政府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实施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空间平台优化利用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承载作用。嵊州市方案中筹划的6大类13个项目已落地启动;瑞安汽摩配整合提升产业链,组织实施总投资约129亿元的70个转型升级重大项目。
  为提升我省块状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向块状经济区域派遣专家服务组的通知》,决定向块状经济区域派遣专家服务组,同时科技部门在征集各示范区对派遣专家组的具体需求,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双向对接的基础上,公布浙江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成员名单。
  目前,全省首批21个示范区都已派驻了专家组,配备l—2名首席专家领衔,共派驻省内外专家152名。专家服务组从2009年9月开始派驻,服务时间为3年。此外,省科技、质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积极抓好专家组技术攻关及咨询服务、公共检测平台建设、质量提升和标准化推进等工作,着力为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为强化金融支撑。全省各地加强块状经济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创新块状经济融资方式。截至目前,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已向我省15个产业集群发放了14亿元的授信额度。
  各地还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和手段,着力破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资金难问题。舟山船舶实行在建船舶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金融创新手段,加大金融对重点企业、项目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嵊州多次举办工业项目银企对接会,签约近3亿元,开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活动,问题解决率达98.6。
  突出龙头企业培育和集群品牌建设
  着眼于提升产业集群内在关联度和产业高端化水平,浙江把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和集群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继去年全省确定21个块状经济省级示范区试点之后,今年4月我省组织开展第二批示范区试点的申报工作,经评审,初步遴选了21个作为第二批试点,突出了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高端制造、商业模式创新范畴的块状经济的引领和培育。
  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是增强我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09年7月,我省制订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进行重点培育。2009年9月,召开了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作会议,对培育发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不断做大做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浙江经济以“轻、小”起步,块状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低、生产离散化严重。为突破这一软肋,各地积极培育当地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目前,全省各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一大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如杭州装备产业集群中的西子联合控股、杭州汽轮动力、盾安控股集团等;衢州氟硅产业集群中的巨化集团、中宁多晶硅、中天有机硅;金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中的青年汽车、今飞机械、众泰控股等等。
  打造品牌,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必要之路。各地积极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附加值,促使众多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了从无牌、贴牌到有牌,从有牌到名牌,从名牌到打造国内国际著名品牌的转变。
  2007年,万向集团钱潮QC牌万向节获世界名牌称号,我省实现世界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宁波菲戈集团近3年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加强设计研发争创国际品牌;2008年底止,全省块状经济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88个,占全省总量的65。
  同时,各示范区还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一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如宁波服装、绍兴纺织、永康五金、嵊州领带、瑞安汽配、乐清工业电气、温岭泵业、黄岩模具、义乌小商品等产业集群均获得了全国性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体系
 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完善公共服务是重要保障。浙江坚持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把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体系作为重要内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竞争、要素成本、节能减排、新科技革命等的倒逼,各地普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倍增带动作用。一方面,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还结合产业集群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及转型升级不同路径,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大部分处于不同的块状经济内),总量位居全国第2位;已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全省21个块状经济中已经建了16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分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还组织承办了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医化、氟硅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专题报告会或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院士前来辅导报告,以国际化视野、从战略高度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方向,帮助企业拓宽视野、理清思路,探寻转型升级的突破路径,同时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战略筹划、产业引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创新服务方式的能力。
  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各地根据当地块状经济的特征,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绍兴推出纺织业ASP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专家组与示范企业的沟通,充实平台内涵、完善各项服务,使更多的纺织印染中小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块状经济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推广、信息咨询、质量检测、财务管理、依法经营、员工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积极吸收块状经济内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进入协会,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做好信息统计、运行分析、标准制订、品牌培育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诉讼等工作,同时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升级。截至2009年底,全省块状经济内共建立了近300个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各类行业协会200多个。
  “散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仅促使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而且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必将推动并引领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进而为我省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推动科学发展再创新业绩、再续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