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光灿灿

发布时间:2009-12-22 00:00:00

  民间俗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并世代流传的一种文学语言,与民间谚语、成语、歇后语、谜语组成一支庞大的语系,种类庞杂内容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运用 ,故民间说是“语千千万,妙句光灿灿。”

  形象生动,简单明瞭,是民间俗语的特点之一。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语言来对话、交流,或拉家常、调侃,或谈天论地、说三道四等,常常可以听到许多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语句,如二字句--“二混”、“蛋”、“老土”、“笨猪”;三字句--“大块头”、“乌鸦嘴”、“铁公鸡”、“娘娘腔”、“神经病”;四字句--“听天由命”、“五音不全”、“糊里糊涂”、“阴阳怪气”;五七字--“一问三不知”、“希里糊涂过”、“破窑出好瓦”、“昧着良心说话”、“贪多嚼不烂”、“寡妇门前是非多”、“好汉不吃眼前亏”、“身正不怕影子斜”;较长的语句--“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好一世穷。”、“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
;“是好说不坏,水退石头在”、“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句式简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随处听得到。

  手法灵活,比喻贴切。民间俗语,它既不同于成语、谚语那样规整经典,又有别于“歇后语”那样前半句
因后半句果的手法。通常是见风说风,遇雨说雨,利用万事万物来表达其语意,(一)人体器官、内脏--乌鸦嘴、小白脸、白眼狼、三只手、死心眼、杨柳腰、收脚板的、三瓣嘴、黑耳朵;(二)动物类--牛头不对马嘴、瞎猫碰着死老鼠、狼心狗肺、乌龟王八蛋、吃了豹子胆、鸡毛蒜皮、猴年马月的、老虎不在山猴子称大王;(三)家庭婚爱--骚鸡公、色狼、二水货、包二奶、狐狸精、第三者、寡妇门前是非多、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家鸡赶得团团转,野鸡赶得满天飞;(四)数字组成--一言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四体不勤、五花八门、戴绿(六)帽子、吃(七)一堑长一智、酒(九)麻木、十不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开头难;(五)邻里间--早不相见晚相见、远亲不如近邻、人换人心换心、礼輕仁义重、伸手不打上门客、礼多人不怪……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这些广为流传的俗语,有的是直指如“左撇子”(惯用左手)、“寡妇”(丧夫者)、“锡耳朵”(咱说咱好,好坏都听,就是没有主见)。

  在比喻手法上有明喻、暗喻之分。如“狮子大开口”(以动物形态喻为漫天要价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喻指为人不能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害人如害己”(告诫为人不要存心不良,专做损人利己之事,最后自己没有好下场。)还有再次入狱的“二进宫”、每逢“政治运动”就挨整的“运动员”和“百板当”、“乱弹琴”、“是好说不坏,水退石头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金不怕火来烧”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一点就通”的三言两语,可说是信手拈来,比喻恰当。
移花接木,充满传奇。所有的俗语虽俗而不雅,亦俗而不滥,但也有的语句却妙趣横生充满传奇色彩。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提篮上街购物,俗称“买东西”,但为什么不能说“买南北”
呢?这可大有来历。传说一是东晋时期,商人们的交易买卖,大多集中在洛阳的“东京”和“西京”的长安,故“买完了东再买西”时间长了便是“东西东西”;二是南宋大学者朱熹,一日访问好友盛温和,恰好在街上碰上了提着篮子的好友,于是便问道:“盛兄意欲何往”?盛回答道:“上街买东西”,朱熹风趣地问道:难道不可以买南北吗?盛笑着回答到:不可,这篮子只可装金装木,水火装不得的……因为古代的“五行”--木、金、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是相配的。又如民间常听到这样一句说法--“你要有个三长两短这么办?”其实,“三长两短”是指民间借用未盖盖的“棺材”,表示人们对突如其来灾难、祸害的担心;“王八蛋”,是骂人的一句俗语,其实是源自古代的“八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乃做人之道,为人之根本。若有违背者,便被指责是“你怎么能忘了八端呢?”、“你这个忘八端!”,故后来演变成骂人的、顺口的“忘八蛋”、“王八蛋”。

  又如众所周知“吃醋”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当皇上决定赐婚时,房玄龄的卢夫人坚决不依,皇上龙颜大怒!便以“酒赐死”的方式逼其就范,谁知生性刚烈的卢夫人,竟然拼死将“药酒”一饮而尽……结果喝的是一坛浓醋……“事后,唐太宗不但不降罪,反而倍加赞赏。后来,“吃醋”、“醋坛子”、“第三者”,便被演变成男女之间情感纠葛上的“醋意”名句。最为有趣的是“二百五”这句。相传战国时期,六国挂相的名臣苏秦,因树敌过多惨遭暗杀,当时的齐王十分痛惜极为恼怒!为了捉拿真凶,命人割下苏秦的人头挂在城墙上,并昭告天下:“凡杀死苏秦者,赏银千两。”不久便有四人前来争功,都说自己是杀死苏秦的英雄豪杰……齐王一气之下:“好!既然如此,你们都是二百五,来人,拖下斩首!……”多少年来,“二百五”便成了那些嘻嘻哈哈,傻里傻气,头脑简单,不加思索,处事不顾后果者的比喻。

  总之,民间俗语能小中见大,俗中有雅,是人们谈吐中的珠玑,智慧的结晶。

(作者:邵文川  湖北省鄂州市群众艺术馆 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