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8期(总第157期)-鄂州市图书馆

2008年第18期(总第157期)

发布时间:2008-12-11 00:00:00

             我馆论文喜获丰收 
  从省图书馆传来喜讯:鄂州市图书馆27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12篇论文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和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获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文2篇、三等奖论文2篇,入选论文7篇;1篇论文入选第七届海峡两岸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并获二等奖;11篇论文入选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年会,获二等奖论文2篇、三等奖论文1篇、入选论文8篇;1篇论文入选湖北省图书馆学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并获一等奖;2篇论文入选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少儿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获一等奖论文1篇,入选论文1篇。

       
国研中心专家建设新农村是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补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日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暨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式可以有这样那样的选择,但唯一不能动摇的是推进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补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部副部长谢扬说,这几年刚刚开始的城乡统筹过程,构建城乡公平的公共财政服务基础,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艰巨过程。从城乡就业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的建立看,就依然包括继续促进农民非农就业转移和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从城乡一致的义务教育基础的建立到逐步完善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乃至最为艰巨的全面的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其目的都是为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其难点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身上。也就是在资金充裕时,尽可能向三农倾斜;而在资金矛盾冲突时,要设法在城市内部挖掘潜力,改革城市体制解决问题。这应该是城乡统筹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建设好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不久前赴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调研时,谢扬说,张家港市永联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践者,已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25的集体股份,成为今天这个企业反哺村民的理由和物质基础。他们很多治安交通的管理方式,已经是城镇的管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的村委会很大程度上已经承担了城市居委会的职能。这是永联村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

                         浙商反哺浙江经济的模式研究及启示
  一、浙商与浙江经济
  浙江人、浙江企业、浙江资本的外流、外溢或外扩,是浙江经济乃至中国现代经济的一大突出现象。从当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到“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市场”,又从“办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到现在的“引浙商潮”及“浙商军团”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也正是浙江经济不断突破区域限制、外扩、整合、提升的过程。目前,在外省经营发展的浙江人达390万之多,加上在境外的100万,近500万浙江人在外发展。初步调查,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达15万家,注册资本金480亿元,投资总额达610亿元;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会、促进会组织就有150多个。这些在外的浙商们顺应市场经济资本流动的天然禀性,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贡献着当地,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反哺着浙江本土,不仅对浙江发展贡献出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为高速发展20多年的浙江经济催生了最深刻的升级换代的内在需求。
  二、浙商反哺浙江经济的模式
  1.资金反哺。据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在京浙江企业及创业人员返浙投资或汇入浙江现金总额为400亿元;在粤浙江企业返浙投资总额为500亿元,每年汇回浙江的现金超过100亿元;在沪浙企返浙江投资或现金返回也达150亿元以上。据黑龙江省工商局统计,近几年在黑龙江的浙江创业人员汇入浙江的资金总额累计达22.4亿元;据山东省工商局统计,近几年在山东的浙江企业返回浙江投资累计约15.5亿元,约占在鲁浙江企业注册资金总额的17。而到2005年,浙商反哺浙江的资金总额将达5000亿元。浙商反哺的代表人物均在近几年对浙大手笔投资。如凯泉集团总裁林凯文,投资1.1亿元在浙江建设了占地70亩的浙江凯泉工业园;李书福胞弟李书通,斥资11亿元在台州打造了一个铝业巨舰;上海楚乔卫浴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建根,投资308万美元在嘉兴桐乡成立了一家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标,先后投资京杭大运河余杭段物流基地、嘉兴乍浦港三期建设等项目;由原在上海创业的上海吉奥板业有限公司,回台州创办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首期投资4.5亿元的吉奥汽车项目,其生产的皮卡已经成功下线;总投资6000万元,计划年产10万辆摩托车及15万台发动机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浙江环松科技工业有限公司,就是由台州玉环籍企业家李松创办的重庆环松工业集团斥资兴建的。
  2.科技反哺。在外创业的浙江人回乡投资的形式已从原来简单的汇现金回浙江,发展到回浙江投资项目。浙江人走出去给浙江腾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像吉奥这样的高技术制造业的回乡投资正好填补了这个空间。这就起到了一个腾笼换鸟的作用。腾出的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换进来的是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的反哺促进了浙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以台州为例,2003年吸引了47个回乡投资项目,签约金额达40.2亿元。这些回乡投资项目80以上是工业项目,以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型产业为主。比如汽车、钢铁、铝业等。这是浙江提升产业层次的一次机遇。
  3.资源反哺。近些年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有一些在外投资的浙江人和浙江企业,已经将投资方向从获得低廉的加工利润转向收购煤矿、油井,为浙江经济发展储备资源,这是浙江人的资源反哺。现如今,在全国乃至亚洲,都闪烁着浙江油商的身影,小到个体油老板,大到万向集团这样的民企巨擎。他们早已悄然渗透进入石油产业链条的每一环节,从国外进口成品油、开采石油、石油储运、开设加油站等等。而以现代联合控股集团为首的浙江民营企业,也正联合数家浙企在山东济宁、枣庄等地收购一组煤矿,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
  4.信息反哺。在外投资的浙商们往往会发现外省有很多地方并不比浙江落后,通过将外省一些有利于浙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反馈给浙江,促使浙江领会到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迫切性,并使浙江把握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这比单纯的资金反哺还要重要。
  5.文化反哺。浙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诞生并壮大起来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长期以来,这些优秀的浙江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浙商文化。浙江商人有自强、坚韧、务实、开拓等草根精神。
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浙商以其一贯的敏感和迅捷,用新兴文化中蕴含的崭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想象力,对浙商文化进行着新的演绎。过去的浙商往往只把自己定位为经济人,认为企业只要承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经济责任就行了,因此只以经济人的面貌形象出现;而反哺浙江经济的新浙商们则更多地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强调经济交往中的内在品质和美德的一面,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使自己成功地从自然人过渡到规范人。新浙商文化不仅仅是衡量新浙商的标准,也是新时期中国企业家自身建设的一个航标。
  三、进一步促进浙商反哺的建议措施
  1.政府要认识到浙商反哺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此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务。一方面要研究当时他们走出去的原因,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吸引他们重新回来。当初众多浙企选择外迁大多是因为土地、水、电、煤等资源紧缺问题,以及寻求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更广阔的市场,在外迁过程中,迁入地政府往往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这些迁移的浙企。由于政府部门能够给的优惠政策大多雷同,而浙江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同中西部相比也没有优势。浙江各地方政府惟有本着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反哺的浙商和浙企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务、更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更完善的产业配套,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在外的浙商和浙企传递信息,传递投资发展的美好前景,这样才能在促进反哺的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效。
  2.政府应在促进浙商反哺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其流动增值没有国界;企业是资本的载体,需要在跨区域的要素整合中获取新优势,实现新扩张。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发展之路,就是企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之路。从国际经验来看,跨国或跨地区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1979年,英国经济学家邓宁通过对67个国家对外投资情况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人均GNP(即一年当中由本国或本地国民在国内外或本地区新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总和)在400美元以下时,基本没有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500-250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达到2500-475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加。目前浙江省人均GNP已经越过了2500美元这条门槛,因此,浙江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投资创业,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可以起到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