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01期(总第140期)-鄂州市图书馆

2008年第01期(总第140期)

发布时间:2008-03-12 00:00:00

图书馆工作简讯

         鄂州市图书馆举办第八届全民读书月
      “同享知识,共建和谐”读书征文颁奖活动

  为迎接第八届全民读书月,鄂州市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图书馆学会、市图书馆承办同享知识,共建和谐读书征文活动。经过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共收集到征文1000余篇,通过专家的评审,80名征文作者及20位指导老师取得了佳绩。12月15日在市图书馆举行了颁奖大会。活动的开展在全市形成了极大的影响,深得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在此次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市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意识,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让全市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图书馆这个终身学习的场所中来,为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作出了努力,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培养人才,提升全市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营造人人爱书、读书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了图书馆的公共形象,让更多积极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图书馆,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一代通过图书馆得到了有益的文化滋养,在全市形成巨大影响,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得到有力的支持。

经济动态

      我国形成东、西、中、东北四大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态势的形成,使分工协作、互动发展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态势更加明显。
    东部重点区域经济的崛起,对相关区域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足轻重。率先活跃起来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以及随后兴起的环渤海经济区,以其强劲的辐射带动能量,将经济发展的大潮由南向北推移、由东向西拓展。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天津滨海新区已成长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一部分产业,开始了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2007年6月,成渝地区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批准的又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进一步增强西部地区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的有效整合,全面推进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再上新的台阶。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中部地区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作为承东启西的节点区域,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的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家认为,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建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为中部崛起打造新引擎。以成渝地区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龙头的西部区域经济,随着国家采取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等措施的实施,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加强东西南北各区域协调机构之间的合作,已在中国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中形成新的突破。中部地区围绕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矛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此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振兴东北战略实施4年,东北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加快,“老工业巨人”正在重振雄风。
    目前,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各大区域之间的合作日趋密切,相互之间的种种“壁垒”正在被打破,市场分割的问题和矛盾正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区域互动机制的完善而得以解决,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将随着分工合作的深化和经济资源的整合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天津08年推出九项重点举措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天津市08年将推出编制落实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等九项举措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据新华社1月2日报道,1日,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08年是天津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天津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市有关部门确定了9项重点举措,为实现天津市循环经济搭桥铺路。
  据悉,这9项重点举措为:
  一是编制落实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市有关部门将抓紧编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按部门、区县进行责任分工,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区县,推动试点城市建设;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支撑生态城市建设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按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如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发挥好开发区、汉沽电水盐联产、临港工业区、天津子牙工业园等国家级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大港石化、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华苑生态工业园等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下力量选择培育一批新的市级试点园区。经过1至2年的努力,使本市国家级、市级试点园区达到20个;
  四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包装物回收等领域,加快建立区域性的集散交易市场、加工基地,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项目和企业;
  五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高资源生产率、低污染排放率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六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降低废物最终产生量,促进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华明镇循环经济试点小城镇建设经验,在社区、医院、学校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七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地方循环经济立法。抓紧出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着手制定《天津市循环经济条例》;
  八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享性新技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共生网络链接技术以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建立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加紧建设市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为全市各区县、行业部门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九是加强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