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鸡蛋溜溜圆

发布时间:2009-12-22 00:00:00

  只要一提起鸡蛋,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的。因为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食佳品、礼尚往来中的馈赠礼物 ,而且在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中、尤其是在婚嫁、生育、信仰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民俗内涵。故民间俗说:“红红鸡蛋溜溜圆,从古至今说不完……”

  古老的鄂城城乡,长期以来在民间,普遍流传着一种“扯脸、滚蛋”的习俗。许多地方在姑娘出嫁的前几天,出嫁姑娘要和女友们边哭边唱《哭嫁歌》,民间俗语云:“《哭嫁歌》、悲喜谣出嫁姑娘泪水浇,养育之恩诉不完,迎来大喜之日又哭又笑……”待到出家的前一天的晚上,娘家特地要请来一位名闻乡里的伴娘(有子女)为女儿“扯脸、滚蛋”。所谓扯脸(又称开脸),即伴娘用口咬住细线的一段,然后通过两手的绷、刮、扯,将姑娘脸上的汗毛一一拔掉,聪明的伴娘还要边拔边溜一些吉言彩语,什么“扯脸扯脸,容貌如仙,张家夸,李家羡,不如新郎亲一亲舔一舔……”,围观的姑娘们自然是又羞又笑,此时伴娘又加一句:“你莫嘻,你莫笑,来年你也要坐花轿……”姑娘们更是拥抱一团。扯完脸后,只见伴娘将两枚煮熟了的红鸡蛋,在出嫁姑娘的脸上,左滚滚右滚滚满脸都滚到。在滚的过程中同样要喝上几句彩词--“红烛两边照,红蛋溜溜圆,左滚含苞待放,右滚成对成双,美好姻缘前世定,黄花闺女要做新娘”、“红红鸡蛋溜溜圆,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这时,满屋子的的姑娘又笑成一团。可见,“扯脸滚蛋”是娘家对出嫁姑娘在上轿之前,最为重要的一种“美好祝愿”。传统的民俗观念认为,绒绒的线,红红的蛋,让黄花闺女从“豆蔻年华”幸福地步入成年生殖期,将担负着生儿育女的重任。不过,有的地方在新娘上轿之前,母亲要给女儿揣上两个红鸡蛋,当花轿停下来的时候,新娘下轿步入喜堂,和新郎“三拜花堂”后,便要进入洞房,这时,新娘有意将鸡蛋掉在地上,早就留意的牵娘和闹洞房的人群,抢起鸡蛋纷纷喊道--“哦哦哦,新娘下蛋啦,新娘下蛋啦!”“鸡生蛋,蛋化鸡,人生鸡蛋最吉利,来年生个小弟弟……”一时间,宾客们欢声笑语,紧接着便开始了新婚之夜的“闹洞房”活动。

  人们说,鸡生蛋,蛋化鸡,一枚鸡蛋一条小生命,它是吉祥喜庆之物,又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小小鸡蛋在民间习俗中,还不仅仅反映在男女婚嫁方面,如新娘怀孕要送“催生蛋”,喜得贵子“做九朝”、“做满月”、娘家“送粥米”等,都要送上充满喜气的红鸡蛋。在数目上也有讲究,一个少两个“骂人”(有的认为成双成对),一般是三、五个(三元及第、五子登科)。尤其是那些讲礼的大户人家,还要将充满喜气吉利的红鸡蛋送到各家各户,其鸡蛋的用量可想而知。有趣的是在湖畈山野地区,还流传着一种“剃胎头”的“乡风”,即将出生不久的婴儿头毛剃光,并用四个熟鸡蛋在头上滚了又滚,俗称这样可保婴儿健康成长四季平安,长大了可出人头地。然后将鸡蛋切成一瓣瓣,分给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吃,并认为通过剃头、滚蛋、分蛋,婴儿长大了可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玩苏耍,不吵嘴打架……,除此以外,有的地方在端午节期间,除了要给小孩挂“香包”、擦“雄黄酒”外,还要用一小网袋放一个蛋,吊在小孩的胸前,可以辟邪“避五毒”……

  应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传统习俗有的或被淘汰、或 被替代,但礼尚往来的“送蛋习俗”,恐怕还要长期存在下去,这可能是远古先民们的那种“卵宇宙”、“蛋生人”意识的一种延续吧。


(作者:邵文川  湖北省鄂州市群众艺术馆 副研究馆员)